信息圖表庫 - 沉迷行為的腦科學

點解會沉迷?
8月號 / 沉迷行為的腦科學 / 大腦邊緣系統有一個獎賞路徑,當有暢快體驗,就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,刺激獎賞路徑上的伏隔核,使人產生快樂感覺 / 想像大腦入面有塊平衡木,一邊是快樂,另一邊是痛苦。當有暢快體驗,多巴胺被釋放到獎賞路徑,平衡木就會傾側向快樂一邊。但為了維持生理平衡,自我調節機制就會將它拉回,令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,想重覆再做那個帶來快樂的行為 / 但如果無節制地不斷重覆特定行為,會刺激邊緣系統分泌大量多巴胺。當大腦適應高劑量的多巴胺,就會出現耐受性,快樂感會逐步打折扣,需要透過不斷增加特定行為的次數和刺激程度,才會感受到同等程度的快樂 / 行為一旦被制止,就會覺得苦悶煩躁,以致即使明知會有壞後果,亦想不顧一切去繼續那個行為,亦很難控制自己停止 / 開始時,改善行為通常為了追求快樂,但之後逐漸變成逃避壓力 / 任何做得過量、失去節制的活動都有機會成癮